光华月报

上海“园区经济”出新招 “小而美”模式壮大AI等产业

上海“园区经济”出新招 “小而美”模式壮大AI等产业

机器人在园区“巡逻” 郑莹莹 摄

  中新网上海4月7日电 (郑莹莹)“园区经济”是上海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继临港、张江、外高桥、闵行开发区等一批知名“品牌园区”之后,上海新近推出26个“小而美”的特色园区,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

  记者7日下午探访了上海马桥AI(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这块园区致力建设上海的“人工智能未来小镇”。

  紫光集团旗下企业紫光云技术有限公司的副总裁李广武告知,与其他AI园区不同的是,马桥这是一块新的地方,可以打造“AI全场景展示”,他们计划在这里建设算力、科创、人才培训、云平台等方面的多个人工智能中心。

  达闼机器人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智能柔性执行器”(SCA),即“机器人关节”的研发、生产制造与销售公司。在达闼机器人有限公司的马桥园区车间里,一批机器人林立,这些机器人有的服务于医疗,有的可以送货,有的能清洁消毒,还有的能智能安防。

  达闼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兵介绍,这次疫情期间,企业紧急定向研发了基于云端智能大脑的医疗护理等一批机器人,服务于一线方舱医院。

  汪兵表示,这次疫情加大了社会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量;接下来,伴随复工复产、学校开学等,很多场所都需要人机共存的消毒机器人,企业也将加快推出相关服务机器人。

  虽然人工智能前景可期,但产业壮大并非“一日之功”。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史宏超表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需要综合环境、技术、人才等多重因素,做产业的心态“不能着急”。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产业园区和结构调整处处长曾文慧说,“上海这些年已涌现一批‘王牌园区’,为何要集中推出这些特色‘小而美’园区?主要是为了聚焦新业态、新产业。”

  她表示,园区产业发展是“慢工出细活”,需要一批人一批企业几十年耕耘出产业生态,有了特色园区的载体,政府作为“店小二”也可以量身定制相关政策,以提升对新产业、新业态的服务。(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光华月报网是由光华通讯社集团主办的大型新闻资讯网站,观察世界风云,解读南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