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27日电(记者 姜煜)安永27日在上海发布2025年《中国内地和香港IPO市场回顾及展望》报告。报告指出,A股和香港市场全年IPO数量和筹资额占全球总量的16%和33%。其中,A股市场整体稳中有进,港交所以全年360亿美元融资额跃居全球交易所榜首。

(安永相关主管合伙人发布报告)
2025年,全球市场IPO数量与去年基本持平,但筹资额相比去年增长。中国企业在全球十大IPO中占据五席,数量较2024年有所增长,所属行业分布于汽车、矿业、能源及先进制造。
A股含“科”量提升,制度优化同步提质
2025年,A股IPO市场在稳监管与优结构背景下实现温和增长,筹资规模较去年明显提升。IPO平均筹资额同比增幅超过50%,升至10亿元,同时得益于超大型IPO带动,百亿IPO筹资额占比大幅攀升。
此外,在“827“新规,新“国九条“等政策带动下,近两年新股发行市盈率持续下滑,逐渐回归理性,今年达到近五年低点。同时上市首日未出现破发,平均回报率达253%,至近五年第一位,与2024年持平。
从行业结构看,工业、科技与材料行业列IPO数量前三位;能源行业在今年跃升至融资规模前三。
报告显示,科技创新成为今年申报企业的显著核心特征。对此,安永大中华区审计服务市场联席主管合伙人汤哲辉表示:“纵观过去五年,A股IPO市场完成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优先’的转型。在经历2021年高位运行后,市场通过阶段性调整实现了结构优化,标志着已进入一个更加成熟的发展阶段。今年,A股IPO的新股发行数量与融资规模均同比增长,但其核心已从过去的数量驱动,全面转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导向、以制度包容性为支撑的高质量发展新范式。”
港股强劲复苏,内地企业主导香港IPO市场
2025年,港股IPO市场迎来强势复苏,IPO筹资额时隔四年再度突破2,000亿港元,重回近五年第二高峰。港交所并以全球第一位的融资规模超越纽约、印度国家和孟买、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大型IPO项目上市成为推动港股崛起的关键因素,其中来自内地的A+H及A拆H企业贡献突出,全年预计超过20家A股公司在港首发上市,合计募资超过1,700亿港元。
同时,大型IPO密集释放助推平均融资规模较去年增长137%,达到近五年来第二高位。十大IPO筹资额中,工业与零售消费行业占主流,主要为新能源汽车与电池、先进制造等热门赛道。
安永大中华区财务会计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刘国华表示:“当前,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已进入互补发展阶段,两地市场协同发力、共同服务国家战略全局。上半年国际资本持续涌入香港市场,南下资金加速流入,推动港股投资者结构从‘外资主导’转向‘内外资双轮驱动’。虽然面临阶段性震荡,但港股整体呈现上行趋势,并在龙头企业、市场政策、外部环境多重作用下实现规模增长与结构升级。”
行业结构上,新消费与硬科技成为推动港股上市活动的“双引擎”,“科企专线”等政策落地,为更多高潜力科技企业提供了快速上市通道。刘国华表示:“当前,港股诸多改革举措展现了制度灵活性和创新包容性,可以在上市、交易、产品及资金流动等多个维度,提升港股市场的活力和竞争力。今年,参与港股IPO的基石投资主体趋于多元化集中展现了港股的国际吸引力。”
截至2025年11月26日,美股市场共有64家中国企业首发上市,但由于缺少大型IPO,使得筹资额“逆势”下降。平均筹资额同比下降至近五年历史新低,小型募资额占据主导。
资本市场持续双向制度型开放,科技将成上市企业亮眼底色
报告指出,2025年是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新十年的起始之年,两地资本市场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加强制度协同、市场互通、产品联动。
A股逐步恢复常态化发行,在“稳节奏、提质量、优结构”的框架下持续推进。其中,北交所成为当前IPO申报和辅导备案的主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不断深化,有望持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从行业分布来看,主要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活跃申报企业中主要涵盖人工智能、机器人、半导体、新能源以及生物医药等领域项目。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王兴兴:人形机器人正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