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上海新闻11月26日电(许婧)由第一财经携手上海交易集团主办的“2025租赁业产融生态大会”25日在上海举行。本次大会以“融物承新、租赢未来”为核心愿景,吸引了监管机构代表、经济学家、金融基础设施单位、国内外领先融资租赁机构及新质产业企业,共同探讨融资租赁如何成为新质产业发展的“价值伙伴”,推动产业金融生态高质量建设,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为本次大会的战略支持伙伴。
随着产业数字化升级、人工智能制造、绿色能源布局以及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融资租赁早已不再局限于“租设备”或“类信贷”的功能,而成为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孵化器”。大会指出,融资租赁的价值回归,是金融服务向实体经济本源的致敬;其价值重估,则体现了市场对其产业赋能能力的再认知。
上海交易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管小军在致欢迎辞时表示,融资租赁已从传统的“融物”与“类信贷”定位走向实体产业的“价值伙伴”,深度嵌入新质生产力的成长体系。
他介绍,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汇聚全国近四成融资租赁资产,产业基础与金融生态优势显著。“2024年3月挂牌成立的上海融资租赁资产流转中心目前已服务全国150余家金租、商租机构,累计成交规模突破三百亿元,正在成为连接资产与资本、赋能产业生态的重要枢纽。”
管小军强调,行业的核心价值正在被重新发现和体系化重塑。“我们将推动融资租赁从资金融通向产业融合升维,从‘融资’走向‘融智’,成为新质生产力成长的孵化器和加速器。”他表示,未来上海交易集团将继续深化平台资源配置与生态链接功能,与各方携手构建健康、开放、共赢的租赁产融生态。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发表主题为《“十五五”时期产融强国赋能实体经济》的主旨演讲,围绕融资租赁在新阶段如何服务实体经济提出前瞻性战略思考。连平提出,未来新的产融模式将具备四个新的特点:一是融合导向成为主流,产业与金融将从业务隔离走向资源整合;二是战略定位前移后拓,金融板块将从短期融资支持转向价值链整合与长期资本运作;三是业务模式创新加速,场景金融、产品升级与盈利模式转型将共同推动产融模式迭代;四是风控体系需重塑,风险类型扩展、多维评估与敏捷化管理成为必然。
大会的重要环节,是第一财经联合上海交易集团倡议发起的“融资租赁新质产融生态联盟”正式成立。联盟旨在集聚融资租赁机构、新质生产力企业、产业协会与专业机构,共建开放协同的产业金融生态。
上海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副总裁,第一财经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蓉代表联盟成员单位在主题发言中指出,上海在全国融资租赁行业拥有显著的产业基础和人才优势,也承担着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使命。作为主流财经媒体,第一财经正加速布局金融、科创、消费三大生态圈,并于今年专门设立融资租赁报道条线,让更多的市场主体了解融资租赁、用好融资租赁。
据介绍,联盟将重点面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能源等新质生产力领域,通过“融资租赁+产业创新+政策赋能+专业服务”的模式,为融资租赁机构与新质科创企业搭建供需对接平台。
大会的“总编辑对话”环节,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与浦银金租党委副书记、总裁魏强,中交租赁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军军,交银金租党委委员、副总裁曹亚伟,长江金租副董事长、总裁徐琰,围绕“产业迭代与融资租赁转型”展开深入讨论,重点探讨融资租赁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并分享各自的实践经验与政策建议。随后,围绕国有商租租赁资产合规流转与价值发现的行业圆桌,探讨了政策导向与市场化实践结合的有效方式。
下午议程重点展示了融资租赁对新质产业的深度赋能。TCL光伏科技总经理何雁飚发表主旨演讲《打破产融边界 让光照进来》,从光伏产业视角,分享了如何打破产融边界,让新能源产业创新释放潜能。何雁飚认为,租赁行业以“融资+融物”模式,为光伏产业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从直租、售后回租到经营性租赁,不仅缓解资金压力,也助力产业升级。产业与金融已从单纯债权关系升级为共同经营伙伴,携手承担风险、共享收益。未来合作不仅要聚焦项目,更要在战略、技术、数据和绿色金融层面深度协同。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中信期货2026年度策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