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农村生产生活为内容泉源的短视频井喷式发展,让广大受众看到了散发着浓郁时代感、生活气的乡村和美景象。一批流量超过百万的“三农”视频创作者随之涌现,他们把拍摄制作短视频作为职业选择,其中一些人不但因此改变了自身境遇、有了更远大的抱负,还带动乡亲们走上了致富路。光明智库走近几位这样的“乡土达人”,邀请他们讲述利用短视频展现乡土文化、开拓兴农新路的故事,并请专家对此现象的独特意义、发展前景进行分析。(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王美莹、赵秋丽、刘宇航、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姚晓楠)
屏幕后、青山前的“致富兄弟”
讲述人:“华农兄弟”视频创作者、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青年农民 刘苏良 胡跃清
我们的老家山清水秀,宁静美好。同村的青年大多选择进城工作,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比较多。在一次喜宴上,我们俩一阵畅聊后有了一起拍视频的想法。2018年9月,我们在网上发布了第一个反映乡村生活的视频,没想到还挺受欢迎。渐渐地,“华农兄弟”这个名字开始被大家熟知。
我是刘苏良,负责视频的出镜和解说。我之前在广东等地工作了近10年。那时看到年迈的父母带着孩子在田里干活,感觉很心酸,就想回老家干一番事业。和跃清一起拍视频常常让我想起小时候。那时我比较调皮,一群小孩子上山摘野果、下河摸鱼,基本都是我带头。
我是胡跃清,主要负责视频的摄影、创作。运营“华农兄弟”之前,我曾在深圳一家电子厂打工,每天早出晚归,生活节奏很快,但是单调乏味,于是决定回农村。2017年3月,我开始利用空闲时间拍摄视频。当我决定把它作为职业的时候,家里人并不支持,这让我压力很大,但还是坚持了下来。“华农兄弟”的账号每个月会更新40到50条视频,拍摄、剪辑、运营要花不少工夫,占据了我生活80%以上的时间,我喜欢这种忙碌而快乐的状态。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