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月报

5家科创板IPO医药企业恢复审核

12月31日,北京天星医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星医疗”)等5家此前科创板IPO中止的医药企业已更新提交相关财务资料,重新恢复审核。经北京商报记者统计,截至1月1日,包括上述恢复审核的5家企业在内,科创板IPO尚在排队的医药企业仅剩7家。其中哈尔滨思哲睿智能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哲睿”)、广州必贝特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必贝特”)两家企业已提交注册,目前思哲睿IPO尚处于中止阶段,其他5家企业均处于已问询阶段。值得注意的是,上述7家企业中,未盈利企业占比较大,有6家企业均尚未实现盈利。

image.png

5家财务资料更新

赶在2024年结束前,科创板IPO已中止多日的天星医疗、百奥赛图(北京)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奥赛图”)、深圳北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芯生命”)、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元生物”)、上海恒润达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润达生”)5家医药企业审核动态发生变更。

上交所官网显示,12月31日,天星医疗、百奥赛图、禾元生物、北芯生命均已更新提交相关财务资料;恒润达生则是在更新提交相关财务资料的同时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由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变更为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上述5家企业目前的审核进展一致,均进入到已问询阶段。其中恒润达生排队时间最久。公司科创板IPO于2022年10月18日获得受理,同年11月11日进入已问询阶段,目前已经历了二轮问询。排队时长紧随其后的是禾元生物,公司科创板IPO于2022年12月29日获得受理,同样已经历了二轮问询。此外,北芯生命、百奥赛图、天星医疗科创板IPO分别于2023年3月30日、2023年6月20日、2023年9月26日获得受理。

两家走到注册阶段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除了上述审核动态更新的企业外,目前正在科创板IPO排队的医药企业数量已十分稀少,还有思哲睿、必贝特两家企业还在排队中,合计仅有7家医药企业在冲刺科创板。

截至1月1日,必贝特、思哲睿两家企业均已提交注册。其中思哲睿于2023年6月25日就已提交注册,目前在注册阶段停滞超过一年半的时间。今年9月30日,思哲睿因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公司科创板IPO中止。截至目前,思哲睿尚未更新提交相关财务资料。

针对公司预计何时更新财务资料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致电思哲睿证券部进行采访,不过对方电话未有人接听。

必贝特排队的时间更长。早在2022年6月29日,公司科创板IPO就已获得受理。2023年6月1日,必贝特科创板IPO提交注册,截至目前尚未注册生效。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注册成功的关键是要确保企业运营和财务报告符合监管要求,提供完整、准确、及时的信息披露,同时展示良好的财务状况和持续的盈利能力,建立健全的内部治理结构,增强投资者信心。此外,需要明确市场定位和未来发展战略,展现成长潜力。

从所选择的上市标准来看,上述7家企业中,除了天星医疗、百奥赛图外,其余5家企业均选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申报上市,即预计市值不低于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6家企业持续亏损

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使得许多尚未盈利的医药企业把目光投向科创板。目前仍在排队科创板IPO的7家医药企业中,6家企业在报告期内持续亏损,仅天星医疗1家企业报告期内实现盈利。

目前卡在“注册关”的思哲睿、必贝特,报告期内归属净利润均为亏损。其中,必贝特2020—2022年的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6126万元、-1.37亿元、-1.88亿元;思哲睿2020—2022年的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3228.89万元、-6663.26万元、-2.71亿元。

5家处于问询阶段的企业中,除了天星医疗外,报告期内归属净利润均为亏损。其中,禾元生物、恒润达生两家企业2021—2023年持续增亏。财务数据显示,2021—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禾元生物实现的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1.34亿元、-1.44亿元、-1.87亿元、-7859.2万元;恒润达生同期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1.93亿元、-2.74亿元、-2.84亿元、-1.16亿元。

北芯生命报告期内则持续减亏。财务数据显示,2021—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北芯生命实现的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4.45亿元、-2.9亿元、-1.4亿元、-3008.06万元。

此外,2021—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百奥赛图实现的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5.46亿元、-6.02亿元、-3.83亿元、-5067.34万元。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科创板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使得创新药研发企业的集聚效应和示范效应更加突出。这为尚未盈利但具备潜力的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了融资渠道,促进了研发和创新。

不过,监管层对未盈利企业的审核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表示,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监管政策逐渐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这一转变旨在通过提高上市门槛、加强审核力度等措施,确保只有真正具备发展潜力、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企业才能成功上市。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光华月报网是由光华通讯社集团主办的大型新闻资讯网站,观察世界风云,解读南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