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月报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上海连续六年居榜首

  中新网上海12月12日电 (记者 陈静)12日“出炉”的“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0)”显示,在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协同发展能力中,上海以66.01分位居第一,连续六年位居榜首,龙头作用显著。

  根据指数,上海在科技创新、交流服务两个领域基本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在经济发展达到世界较高水平。

  据悉,该指数自2015年起每年对外发布,今年是第6次对外发布。指数研制首席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教授12日对记者说,2020年的指标体系对标全球城市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设定目标值。他对记者解释,比如,综合GDP水平、制造业500强总部数、合作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从事科技活动人数等,均对标纽约、东京、巴黎、伦敦等国际城市,更直观地刻画长江经济带城市与世界最高水平之间的差距,明确前进方向。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20)表明,协同发展能力前十强城市依次为:上海、杭州、武汉、成都、南京、重庆、苏州、长沙、宁波、合肥。合肥首次跻身TOP10,无锡则因生态支撑能力欠佳(4.63分)首次跌出TOP10。南京则从2019年的第2名降为第5名。

  曾刚指出,长江经济带城市之间存在显著的等级差异,110座地级及以上城市呈现出6等级橄榄型结构特征:上海是龙头城市;杭州、武汉10座城市是能力较强的高级区域中心城市;昆明、贵阳等27座城市是在个别领域表现突出的一般区域中心城市;内江、九江等26座城市是区域重要城市;宣城、广元等25座城市是存在提升空间的地方重要城市;达州、孝感等21座城市是存在短板或外向服务功能薄弱的地方一般城市。

  曾刚告诉记者,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整体偏弱,生态支撑和科技创新成为两大突出短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同动能的形成迫在眉睫,城市协同发展能力“东中西”阶梯式递减的空间格局尚未得到显著改观是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凸显出的问题。

  这位专家提出,为进一步提升协同发展能力,长江经济带城市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脑科学与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大幅提升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彻底改变除上海之外城市协同发展能力低的不利局面。

  他认为应该建立、健全都市圈联动发展机制,促进邻近低水平中小城市的快速、高质量、平衡发展;同时加大重点企业耗电量、污水排放量的调控力度,提高各市环保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重视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试点与示范。(完)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

光华月报网是由光华通讯社集团主办的大型新闻资讯网站,观察世界风云,解读南海故事。